解放战争后期,发生了一件比较奇特的事情:四野主力第14兵团,于1949年8月被下令撤销掉了!这个时候还没有建国、大片领土也未解放,作战任务还很多;况且14兵团实力非常强劲、下辖十六万重兵,组建也才区区几个月时间,怎么就成为第一个被主动撤番的兵团了呢?
该兵团司令员刘亚楼,因为军事素质出众且精通俄语,被军委选中担任人民空军司令员。可即便如此,首任司令调走,再换一位名将来14兵团执掌大军就行了,为何直接撤销兵团建制?同在四野的第13兵团,不久后便经历了一次司令员更迭:首任司令程子华到山西任职,黄永胜接任,兵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。
然而14兵团没法采用这个解决方案。究其原因,刘亚楼虽然被任命为空军司令,但这个军种在建国前只是“空壳壳”,需要刘亚楼亲自组织搭建。领导机构至为关键,所以经请示军委和野司,第14兵团多达2600余名干部、技术兵种,被刘司令员精挑细选后“打包带走”,平移到空军部队创业去了。
展开剩余69%这样一来,14兵团部被掏空了,领导机构几乎不复存在。下辖各军倒是影响不大,依然能承担作战任务,但没了兵团部,要在短时间重建起来,谈何容易呢?此时解放战争还没结束,各兵团、各军承担南下任务,第14兵团已经无法进行统一调度指挥,失去了存在的条件,也不可能单独停下整编。
所以正确而高效的解决方案,并非派个新司令来重建兵团部,而是将14兵团下辖的39军、41军和42军,直接无缝转隶四野的其他兵团,继续南下作战。如此一来,只是加重了兄弟兵团的指挥任务,却依然能够保证野战部队的调度运转。
所以第39军去了13兵团,第41军归12兵团,第42军则由野司直接调用指挥。由于四野规模、实力雄厚,而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早已士气崩坏,四野部队渡江南下进程比较顺利,这次兵团裁撤,并未影响野战军的实际作战表现。
更有意思的是,刘亚楼在担任14兵团司令员期间,事实上并没和所属部队近距离接触过:此前他是东北野战军参谋长,野司的许多重要工作都是经他之手,兵团成立后他一直在忙于交接工作;等到交接完成、要正式去跟兵团队伍会合时,刘亚楼突发肝病,不得不去苏联接受治疗。
他本人是很喜欢指挥一线兵团的,早在不久之前的天津战役时,便主动请缨指挥攻城,所以刘亚楼也急着恢复身体、尽快到14兵团去。结果身体一好转,军委的命令就来了,让他改任空军司令员,刘亚楼也就从此和兵团指挥工作无缘了。
第14兵团虽然早早撤销,但在军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:该兵团人员配置极高,出了3位后来的开国上将,这是很罕见的现象。兵团司令员刘亚楼当仁不让,是正兵团级的上将;两个副司令分别是黄永胜和刘震,这两人也在55年9月获得上将军衔。黄永胜后来带过第13和15兵团,他也成为正兵团级。
而兵团政委莫文骅,同样是个厉害角色,14兵团撤销后他被调往13兵团,还是当政委。整个四野系统,解放战争时期只出了一位先后担任两大兵团政委的将领,就是莫文骅,可惜他在55年只被评为中将。四野山头太大、名将众多,总要有照顾大局的干部。
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,专注于军情、军史、战史、国际关系研究,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,带来精彩细节。作品覆盖图文、视频、音频领域,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,也欢迎您点赞、评论支持,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。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发布于:山东省牛达人配资-股票配资平台个人代理-配资实盘-正规合法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