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临六盘山,苍松翠柏间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声音。
站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前,第76集团军某旅中士马天乐对着手机镜头深吸了一口气。这位宁夏固原籍战士没想到,休假期间竟能以“云端主播”身份,在自己家乡为战友们上一堂特殊的红色教育课。
“大家看我身后这座纪念碑,碑高26.8米,东西两侧分别是毛主席的著名诗词《七律·长征》和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……”马天乐的声音夹杂着山风传来,镜头扫过巍峨矗立的纪念碑时,远在连队的战友们传来连连感叹声。
作为土生土长的固原人,他对每处细节都熟稔于心:“六盘山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,我们当地人称之为‘胜利之山’……”
沿着2.5公里的“红军小道”上行,“血战湘江”“四渡赤水”等18组长征微缩景观,在马天乐的镜头里次第展开。讲到“飞夺泸定桥”场景时,他特意停下脚步:“大渡河上空阴云密布,铁索在激流上颤动。当年红军士兵就是这样抓着铁索,在枪林弹雨中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。”
当大家的思绪还沉浸在马天乐讲述的红军故事里,他突然话锋一转,“今天,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。强军兴军的征程上,不会一帆风顺,必然要历经重重考验、道道险关,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,迎难而上,锤炼过硬本领。”
授课完毕,视频那头掌声响起。坐在台下的策划者——某营王教导员颇感欣慰:“这堂课走进了官兵心里。”
“震撼,仿佛身临其境”“这堂课让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理解”……授课结束后,马天乐收到了不少战友发来的好评。
马天乐能够成为“云端主播”,为教育课堂带来新变化,离不开该旅对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懈探索。
过去,旅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,多为“机关制订计划,基层照单执行”。“一竿子插到底”,看似保证了教育统一性,却忽视了基层教育创新的活力。该旅政治工作部领导坦言,“大包大揽”容易导致教育内容与官兵需求脱节,效果往往是“雨过地皮湿”。
为了改变这一局面,该旅党委决定“简政放权”——时间自主,给基层留足40%的自主教育时间,机关不得插手;内容自主,在上级主题教育大框架下,允许营连结合单位建设实际和官兵现实思想,确定教育主题和具体内容;形式自主,鼓励大胆创新教育形式,情景剧、辩论赛、云端直播等均可探索;主体自主,打破“干部讲、战士听”的定式,鼓励不同岗位官兵走上讲台分享故事。
随着基层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,一堂堂接地气、冒热气、鼓士气的精彩授课呈现在官兵面前。同时,越来越多的普通官兵站上教育课堂讲台,为该旅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多创新活力。(周韵)
牛达人配资-股票配资平台个人代理-配资实盘-正规合法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